首页 > 养殖技术 > 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的危害和防治

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的危害和防治

投稿人:农业顺发网 2022-03-29 10:27:00

秋冬季气温下降,日照减少,气候多变,容易降低猪的抵抗力,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秋冬季节是猪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其中以猪的消化道疾病最为常见,尤其是仔猪。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在感染因素中,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最为严重。细菌性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和猪痢疾。病毒性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此外,寄生虫感染以及环境、营养等一些非传染性因素也会导致腹泻。养猪场消化道疾病的暴发往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这些致病因素加重了疾病,使病原体难以区分。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将给生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消化道疾病的危害及防治要点总结如下。

1细菌性腹泻

1.1仔猪红痢: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1周龄以内仔猪的高致死性肠毒血症,尤其是1-3日龄仔猪。临床上排出粉红色血便,部分混有小气泡。病猪不喂奶,对寒冷环境敏感,全身发抖。该病的特点是起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变主要在回肠和空肠,外观暗红色。尸检显示腹腔内积聚大量红色腹水,肠内充满血样,空肠绒毛坏死,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

1.2仔猪黄白痢: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因为在1周龄的仔猪中经常发生,所以黄痢也被称为早发型大肠杆菌病。黄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出糊状稀薄粪便,颜色为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中含有小块凝乳、小气泡和粘液。病程短,死亡率高。病死仔猪严重脱水,颈腹部皮下可见水肿。腹部以下皮肤呈紫色,肛门外阴呈红色。尸检显示胃粘膜水肿,胃底部暗红色,黄色凝乳伴有酸臭味充满胃内;肿胀的肠包含大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并且肠的粘膜,尤其是十二指肠,显示出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有少量出血。患白痢的仔猪多为10-30日龄,故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为排出乳白色、淡黄色、乳白色粘稠粪便,有特殊的鱼腥味。通常在病猪体温、食欲正常时,突然发生腹泻,病程长,死亡率低,死猪面色苍白、消瘦。尸检还显示,胃内有大量凝乳块,肠腔内有黄白色、灰白色粘稠稀薄的粪便。小肠卡他性炎症,肠壁薄而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潮红肿胀。

1.3仔猪副伤寒:病原为沙门氏菌,主要感染1-4月龄的猪。多发生在冬春低温多雨季节,呈地方性或散发性。猪瘟和猪哮喘混合感染很常见。临床上,急性型的特征是便秘、腹泻和排出粪便的恶臭。慢性B型的特点是先有便秘,后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出的粪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和纤维素碎片,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有恶臭。尸检显示,病猪坏死性肠炎有时累及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肠壁增厚,粘膜下层覆盖有弥漫性坏死物质。淋巴结肿大,肝肾坏死。

1.4猪痢疾:病原体为猪密螺旋体,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粘液性和出血性腹泻病,肠道内的其他微生物也参与了这种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所有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主要目标是6-12周龄的仔猪。临床上首先排出黄色或灰色软便,其次是引流样大便,其中混有血液、ru液和ru膜。主要病理改变为大肠卡他性出血性炎症,瓣膜与瓣膜分界明显,大肠黏膜肿胀,覆盖黏液和纤维素,有血块。

2病毒性腹泻

2.1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所有年龄的猪都可能被感染。感染猪的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一般只经历2-7天,死亡率可高达100%。成年猪腹泻3~7天,可逐渐恢复,但在一段时间内体质较弱,也可能成为僵猪。仔猪发病的特征是严重的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常见症状为厌食,少数出现呕吐,重病猪排出的水被喷到。哺乳期母猪感染后病情严重,体温升高,并伴有厌食、呕吐、腹泻,导致泌乳停止,这是造成仔猪死亡率高的另一个因素。胃和小肠是该病的主要病理部位。胃里全是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充血,肠壁变薄有光泽,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内含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和水肿。

2.2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冬季是多发季节,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可达80%-100%[6]。搁置猪和育肥猪的发生率也很高,但降低了搁置猪造成的死亡率。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十分常见,仔猪的主要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难以区分,均为呕吐、脱水和水样腹泻。病变只出现在小肠,小肠扩张,肠壁变薄,内部充满黄色液体,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和水肿。

2.3猪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引起,是包括仔猪在内的许多新生动物的重要肠道病原体。晚秋、冬季和初春是本病的多发季节,为地方病。所有年龄段的猪都可以感染这种病毒,感染率高达90%-100%。在大部分疫区,成年猪感染后可以免疫。8周龄以下的仔猪最为严重,仔猪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感染轮状病毒的仔猪病变主要局限于消化道,胃活动松弛,内部充满凝乳块。

和乳汁,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浆性或稀薄如水,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
3寄生虫性腹泻
3.1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致的一种原虫病。仔猪8-15日龄易感染,发病率高的季节为夏秋两季。病猪临床症状多为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初有粘性,1-2 d 后排水样稀粪,病猪死亡或虚弱、消瘦、生长迟缓常多由于脱水。异物多覆盖于病死猪的空肠、回肠粘膜上,肠绒毛萎缩和脱落。
3.2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毛尾线虫、猪蛔虫、鞭虫、结节虫、类圆线虫、钩虫、食道口线虫等,仔猪为主要侵害对象,伴有腹痛、顽固性下痢,便中有粘液、脓汁血性痢。此病均可发生在散养和规模化猪群中。
3.3吸虫病:姜片吸虫是引起猪下痢的主要吸虫,人同样可被此虫感染。姜片吸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使肠粘膜发炎引起贫血、消瘦、下痢。
3.4弓形体病:作为猪的主要疾病之一,属于人畜共患的原虫病,患病猪的症状主要有:初便秘粪球表面有粘液,高热稽留(40.5-42℃)、食欲废绝,后期下痢恶臭、四肢、腹下、耳部、等皮肤处可见发绀。
4非传染性病因
4.1环境性腹泻
秋冬季气温低,仔猪在应激状态下易产生腹泻综合症,如气温骤变、阴雨不断、潮湿寒冷、通风卫生以及环境突然变化致使机体出现应激性反应,都成为猪腹泻发生的诱因。低温状态下,育成猪、中大猪均可产生不良应激反应,营养代谢发生在机体内部,造成机能紊乱,而外部出现腹泻或便秘等病理症状。养殖场工作人员无法有效执行兽医卫生制度管理及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致使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导致消化道疾病。
4.2营养性腹泻
长期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或不当搭配会导致猪的胃肠道黏膜发育不良及异变(发炎、坏死及脱落);饲料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了母乳的数量和质量、如母乳中VB不足或蛋白含量、脂类含量超标时,可使胃肠消化机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经过消化酶作用但未完全分解的蛋白质分子进入大肠内发酵,其发酵的最后产物包括有毒胺类、酪胺、组胺和尸毒素,这些物质会造成消化道的发炎现象,减少肠道二次吸收作用并继发二次感染;给料不均,暴饮暴食造成猪出现即时性腹泻;误食有毒物质以及酸、碱、砷等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腹泻。
5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
5.1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由于近些年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在治疗细菌性腹泻时应选取相对敏感的药物,并且使用的剂量要足够大,治疗的疗程要足够长。可以选择磺胺类或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脒、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可采用的方法有口服法、注射法。治疗要坚持母仔兼治的原则,即同一窝中有一头发病,全窝仔猪皆治。在采取用药的同时要注意改善环境和卫生状况,增强营养,促进病猪康复。
5.2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由于病毒性腹泻没有用于治疗的特效药,所以只能用疫苗免疫来预防。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用于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疫苗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由于活疫苗既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又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且可以更快速的产生抗体,因此使用活疫苗效果好于灭活苗。疫苗的使用和保存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现实应用上可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措施。同时要根据机体的健康状况、幼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情况而采取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抗体监测,无条件的可以根据相同条件下猪场的成功经验确定免疫程序。
5.3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
由于球虫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治疗或预防时要有计划交替或联合应用抗球虫药物。治疗药物多为口服磺胺类、球虫清或地克珠利。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必须早期治疗。线虫治疗和预防药物有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弓形虫治疗采用磺胺类药物,如五甲氧磺胺嘧啶、六甲氧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基异唑等。为起到预防效果,需保证猪场及周边环境卫生良好,严禁饲养猫,谨防卵囊污染饲料和饮水,猪喂养禁止使用生肉屑,泔水应熟饲。吸虫治疗药物有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硝硫氰胺等。
5.4综合防控
加强营养:供给猪群全价饲料,确保猪群营养供给平衡,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的缺乏,通过提升猪群饲料质量水平,增强猪体抵抗力,依此来抵御病原体,特别是抗御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力,减少猪肠道疾病的暴发的可能。供给充足的干净卫生的洁净水.严防猪只饮食污染的冰凉的水源。
保温:温度适宜不但能保证仔猪获得较好的抵抗力,又能防止初生仔猪因怕冷紧挨母猪而被压死。通常初生仔猪1-3日龄温度应达到30-35℃,4-7日龄27-30℃,8-30日龄22-26℃。仔猪保温的方法主要有:保温箱、保温灯、增加取暖设备等方法,关好门窗,阻止缝隙,防止外来冷风进入猪舍,寒冷季节尽量不用水冲猪圈。
消毒:消毒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及特点而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及消毒方法,带猪消毒可选用酸类和醛类消毒剂,空舍消毒可选用碱类消毒剂,而且尽量选取高效的消毒剂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并保证足够的消毒剂量。母猪产房要彻底清扫、冲洗、消毒,产房门口要设立消毒池、消毒室,进出的车辆和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平时要建立定期的消毒制度。建议每星期最好消毒1-2次,现消毒现配消毒剂,对猪实施喷洒式消毒。这种做法可起到疾病的抑制和扩散作用,达到疾病的感染率降低的目的。猪场一旦发现传染病,应对猪舍和用具做到每周消毒1次,病情严重的可以每间隔1天消毒1次。消毒时,需要先清洁干净圈舍中的粪尿和污物,再把表层土壤铲掉,最后使用消毒液消毒。
隔离:严禁引进发病猪场的仔猪和种猪,养猪场可以采用的最好方法是自繁自养。确定需要外部引进仔猪,一定要隔离观察30天,问题一旦出现,及时解决,防止疾病扩散传播。平时饲养人员就要做好猪疾病的预防与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并积极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总之,猪消化道疾病一直是秋冬季节困扰猪场的主要疾病,并且病因十分复杂,猪场对与猪消化道疾病,一定以预防为主,采取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做到科学的,规范的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建立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养猪生产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Tags标签: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